形态描述
翅展 雄约30mm,雌约42 mm。
形态 雄蛾触角干白色,栉齿浅棕黄白色;下唇须淡棕黄白色,外侧上方棕褐色;头部白色,颜面略带淡棕黄色;胸部底色白色;颈板浅棕黄色;翅基片基部浅褐色,中央白色,末端白褐色;中胸布黄棕色鳞片;腹部基部淡黄白色,其余部分淡黄白色,节间具白褐色环带;肛毛簇浅棕黄色;头部下面棕褐色;胸部下面白色;腹部下面白浅棕黄色;足白色,前足腿节、胫节淡棕黄色。前翅底色白色,在脉间不均匀地布黄色和棕褐色鳞片,外观呈网络状,在内区和中区的鳞片大,外区鳞片较小,中区鳞片比内区和外区稠密;内线白色,从前缘向外斜,并向内微弯曲至中室后缘,然后折角向外斜,再向内微弯曲至翅后缘;外线白色,不甚清晰,从前缘弓形外斜至M3脉,然后急骤向内斜,与内线在翅后缘汇合;沿翅外缘在脉间有一列白色新月形纹;缘毛白色,混少量黄棕鳞片。后翅底色白色,布浅棕色小鳞片,翅前缘鳞片较稀疏;缘毛白色。前翅反面和后翅反面底色白色,稀布浅棕色鳞片,其前缘浅棕色鳞片较稠密。雌蛾与雄蛾相似,头部、胸部和腹部白色,略带淡黄色,腹部其余部分白色混黄褐色,前翅斑纹与雄蛾相似,后翅颜色较雄蛾浅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发达;钩形突粗壮,基部宽,末端呈粗钩形;基腹弧较宽;抱器瓣长大于宽,其背缘呈凹弧形,末端尖,呈山峰状,瓣腹缘呈弧形,在末端形成一顶端较圆钝的峰,瓣里面背侧基部具一圆形骨质化较强的片;囊形突为等腰三角形;阳茎较短,末端分裂其边缘具小齿;阳茎基环末端具二尖齿。
本种与污黄毒蛾E.hunanensis Collenette相似,前翅底色白色,不均匀地布黄色和棕褐色鳞片,内线和外线白色,翅外缘具一列白色新月形纹;而后者前翅底色白橙黄色,在基部2/3布棕色和黑色鳞片,棕色区的外缘与翅外缘平行,并在M3脉与Cul脉间及臀脉处向外延伸至外缘,在棕色区外缘R5脉与M1脉间具一棕色点,雄性外生殖器也完全不同。
观察标本 1♂,云南景东、1170m、1956.Ⅵ.27、扎古良也夫采;1♀,云南盈江、850m、1957.Ⅶ.21、杨道生采
形态 雄蛾触角干白色,栉齿浅棕黄白色;下唇须淡棕黄白色,外侧上方棕褐色;头部白色,颜面略带淡棕黄色;胸部底色白色;颈板浅棕黄色;翅基片基部浅褐色,中央白色,末端白褐色;中胸布黄棕色鳞片;腹部基部淡黄白色,其余部分淡黄白色,节间具白褐色环带;肛毛簇浅棕黄色;头部下面棕褐色;胸部下面白色;腹部下面白浅棕黄色;足白色,前足腿节、胫节淡棕黄色。前翅底色白色,在脉间不均匀地布黄色和棕褐色鳞片,外观呈网络状,在内区和中区的鳞片大,外区鳞片较小,中区鳞片比内区和外区稠密;内线白色,从前缘向外斜,并向内微弯曲至中室后缘,然后折角向外斜,再向内微弯曲至翅后缘;外线白色,不甚清晰,从前缘弓形外斜至M3脉,然后急骤向内斜,与内线在翅后缘汇合;沿翅外缘在脉间有一列白色新月形纹;缘毛白色,混少量黄棕鳞片。后翅底色白色,布浅棕色小鳞片,翅前缘鳞片较稀疏;缘毛白色。前翅反面和后翅反面底色白色,稀布浅棕色鳞片,其前缘浅棕色鳞片较稠密。雌蛾与雄蛾相似,头部、胸部和腹部白色,略带淡黄色,腹部其余部分白色混黄褐色,前翅斑纹与雄蛾相似,后翅颜色较雄蛾浅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发达;钩形突粗壮,基部宽,末端呈粗钩形;基腹弧较宽;抱器瓣长大于宽,其背缘呈凹弧形,末端尖,呈山峰状,瓣腹缘呈弧形,在末端形成一顶端较圆钝的峰,瓣里面背侧基部具一圆形骨质化较强的片;囊形突为等腰三角形;阳茎较短,末端分裂其边缘具小齿;阳茎基环末端具二尖齿。
本种与污黄毒蛾E.hunanensis Collenette相似,前翅底色白色,不均匀地布黄色和棕褐色鳞片,内线和外线白色,翅外缘具一列白色新月形纹;而后者前翅底色白橙黄色,在基部2/3布棕色和黑色鳞片,棕色区的外缘与翅外缘平行,并在M3脉与Cul脉间及臀脉处向外延伸至外缘,在棕色区外缘R5脉与M1脉间具一棕色点,雄性外生殖器也完全不同。
观察标本 1♂,云南景东、1170m、1956.Ⅵ.27、扎古良也夫采;1♀,云南盈江、850m、1957.Ⅶ.21、杨道生采
国内分布